河北省一级雕塑企业 重点推广单位

中国20强雕塑企业 315诚信单位

安博体育app地址下载-产品PRODUCT CENTER
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跨越时空的“渡”:郭成东雕塑展探索中法文化交融之旅

时间:2024-07-29作者: 动物雕塑

  7月21日,“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项目,暨中国当代旅法雕塑家郭成东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渡》在深圳木星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共展出了24件雕塑、装置等不同时期和材质的作品,包括郭成东最新的艺术创作,邀请观众一同探索雕塑本体语言演变的过程。

  据介绍,此次展览名为“渡”,描绘了艺术家如何将中国传统、写实主义和当代艺术平衡在雕塑作品中,进而迈向当代之列。这个漫长的“渡”中,有着儿时向父辈习得的传统技法,也有青年时期习得的写实基础,还有远渡巴黎重新认识艺术史中的法国写实主义,并进一步转型为现代抽象,在近几年中完成了其当代化转向。“渡”不仅是技法和风格之渡,更是思想和观念之渡。

  “渡”,是一种身体性涉水的穿越,引申为经受并克服苦难,而“束缚”正是雕塑家郭成东抵达巴黎时的强烈感受,它像是一只顽皮的猫,不管你走到哪里,它总是缠着你的脚踝,让你步履蹒跚。这种束缚主要来自于环境的变化、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面临新环境会有的走出“舒适区”的阵痛。远离故土、漂泊异乡的感受使郭成东将“马”的意向融入作品,同时也成为郭成东的自我描摹。其作品《Autoportrait自塑像》,以自身感受作为创作养料的半人马造型雕塑,紧握的拳头与厚重的缰绳直面的表达了艺术家心中强烈的感受。

  作品《Bulle N°1气泡》创作于郭成东2018年底搬进巴黎朱德群故居和工作室,这是旅法艺术家间的一种特殊的传承,也是创作生涯的中的一颗新生的种子。作品名称《Bulle N°1气泡》则是对应了“Living in a bubble”,直译成中文就是“生活在泡泡里”,但实际的含义则是“与世隔绝”。郭成东借用两种语言,隐晦诗意的表达着他来到欧洲这些年所遇到的“束缚”,而这种文化上的“束缚”就像是不同国家的习俗汇聚在一个节日庆典中,有些人会热衷于抛彩带庆祝,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会满怀疑惑地看着这一切。正是这样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创作经历让郭成东不断超越自我,突破传统的界限,引发观者的深思和共鸣。

  郭成东的作品融合了传统与当代观念,在现代语境下将传统艺术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来进行呈现。正如展览策展人Mael Bellec所说:“我们正真看到一位有着卓越学院基础的艺术家,想要部分摆脱这些学院基础,但又不完全背离那些在现代雕塑领域中结构性的原则,同时还能够显著地改变艺术语言转变为真正的当代艺术。

  另一方面,中国策展人姜俊从宏观的历史维度指出,“渡”也映射出了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不可忽略的一条支脉。旅法艺术家从林风眠到其学生辈赵无极、朱德群,80年代的陈箴、90年代移居法国的黄永砯,他认为,郭成东无疑也应该被放在这一历史脉络中展开讨论。这些艺术家们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郭成东也是如此,他的作品中融合了东西方的艺术元素,既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而在此次展览中,也从个体和宏观的角度设置了两条交织的线索对郭成东的艺术进行梳理和定位,即郭成东个人艺术生涯和华裔旅法艺术家群体。

  郭成东认为坚持对雕塑本体语言深入探索,对此他说:“我深信通过在雕塑本体语言上的探索,在造型上寻找力量,能够挖掘出一种更深刻的个人化表达方式。”

  对于当下西方当代艺术家少用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来创作表达,Bellec解释,一方面局限于技术上的表达,有想法,但无法呈现,另一方面来自于材质成本的限制,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加上当代艺术快餐式的文化垄断,使得艺术家不愿意投入其中,即使做雕塑装置也只注重观念的表达,使用大量的现成品,忽视了雕塑本身的属性。从这个方面来看,郭成东对工艺品质、表面处理、青铜着色的处理,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个人投入的关注,使得他与其他从中国来到法国的现代或当代雕塑家相比,甚至在整个当代艺术领域中,都处于一个特别的位置。郭成东对工艺品质的坚持,可能与他有一位雕刻玉石获百花奖的父亲有关,也与他对材料的重视以及在创作作品时不计时间的价值观有关,“这也是他的作品独特之处”。

  在马的作品中,郭成东思考的更多是与人类的位置、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人在世界中的位置。而展览中的另一些作品《Le Pacte协约》、《故乡的云》和《Blessure伤》思考的却是人类的未来,提出关于合作和人际关系的广泛思考问题并引发对话。

  雕塑《Le Pacte协约》表现的是两只手握在一起,又好像是在互相角力,象征着平衡的状态即将被打破。凹陷处所呈现的形状更是塑造出了暗中的第三只手。这其中包含着对现实的隐喻,光滑细腻的质感象征着博弈中水面之上的和谐美好,凹凸不平的阴影就如同水中的暗流涌动。作品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状态,隐藏了人群里的矛盾、被群体所忽视的情节,并赋予他们特殊的形态,辅以更加利落的轮廓、更为流畅的线条,使得作品清晰且有着较高的整体性。正所谓“大音希声”,看似简洁却更富深蕴。这种极简的艺术风格使作品在视觉的呈现上产生了一种延绵不绝的体验,与观众保持着一种”非语言性“的交流。

  他最新系列的作品《故乡的云》,就体现出他对与当代性、装置、材料的多维探索,也是他对社会、艺术、科技多方面变革的积极回应。在表现技术方面的革新打破了传统雕塑的界限,让作品表面结冰上霜,除了作品本身的概念得到逐渐增强,更赋予雕塑以触觉感知上的变化,让雕塑与空间环境和观者之间产生互动,温度的变化也将能量在作品和观者之间产生游移与交换。在郭成东的故乡东北,僵化的四肢以及迟缓的动作提醒着我们冬季的到来,冰雪似乎有着凝固一切的能力。随后冰的消融,象征着随时间的流动,使得艺术作品成为了一种动态的、生命化的存在,隐晦的镂刻出了他对于时间性的注视。

  这个系列的尝试不单单是外在形式上的变化,更是对当代性雕塑语言的一种探索。郭成东解释,不同于其他的雕塑装置作品舍弃了大量的雕塑本体语言,他力求以雕塑原生的美感与力量来诠释装置作品。

  此次展览中郭成东还尝试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形式,包括作品的体积。雕塑的大小实际上在某一些程度上改变了雕塑的性质,一种新的概念维度进入了他的创作,思考的框架更宽广,他有意图走出雕塑的严格定义,却又不完全脱离这种定义,尝试进入装置艺术或我们大家可以称之为环境艺术的领域。

  从法囯到中国,欣赏郭成东雕塑的人都会特别赞赏其作品不仅,独特且富有诗意,还能“给人一种很安静的感觉”,对于此,郭成东表示,“我个体上需要,其实这个整个社会,全世界也需要。”他解释,“我感觉我做雕塑对我来说是有就是人生当中很幸福的事,能平静下来,做雕塑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信仰,我不浮躁,到最后我更喜欢独处了,更喜欢活在我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面。越深入的一些创作,也人越简单,作品越简单。也是我所要的生活上更简单一些,更朴素一些”。

  郭成东陈述,“我的雕塑在空间探索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想象作品在大的空间中呈现的状态,思考其与空间的关系,强化体积与空间的构建,赋予雕塑建筑感,在静中有动,力量内敛,把人带入其中。”郭成东想要传递这种安静的力量,他说,“当今社会让人们有太多的不安、压力、焦虑,但是花开不过一季便凋零,再壮丽的山水,我们也不可能据为己有。”在欧洲的这些年他逐渐意识到:“精神的极简,就是要学会放下,不圆满的生活才有所期。”(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王旭)

相关标签: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微信

首页 顶部 电话